在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文化創客的發展現狀如何?身處產業藍海中的他們又面臨怎樣的成長生態?在全國“雙創周”活動期間,記者走訪了山東部分文化創客及小微文化企業,傾聽他們在文化領域創業創新中的歡喜與憂慮。
從本土元素汲取前進力量
一只萌萌的胖企鵝,藍白配色象征海洋文化,花紋造型代表海浪……這是青島領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設計的青島旅游吉祥物——“青青俠”。公司總經理王觀龍2009年從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動畫專業畢業,2012年創立領客文化,從電視動畫外包做起。4年創業經歷讓王觀龍對動畫行業有了全新認識,“青青俠”便是成果之一。
“這一創意是受日本熊本縣的吉祥物‘熊本熊’啟發。”王觀龍說,“熊本熊”出現短短兩年,便為當地帶來數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我們為何不做一個青島的旅游吉祥物?”在王觀龍和團隊人員的設想中,“青青俠”將以動畫形象為核心,通過系列公益片、微信表情、人偶劇等形式,打造青島旅游新形象,并通過商業授權盈利。
如今,從“文化+”的概念出發,諸如領客文化一類的小微文化企業在山東如雨后春筍般日益茁壯,他們立足本土文化資源,結合互聯網等新興業態,開始在文化創意領域施展拳腳。
日照市錦麗工藝品有限公司瞄準本地的農民畫資源,結合刺繡技藝,創新推出了農民畫繡這一工藝形式。所有產品由公司負責設計,并申請版權保護,加工制作則進行外包。“我們擅長的是創意設計,具體加工可由農村勞動力完成,也是當地文化扶貧的有效舉措。”該公司董事長趙家樂認為,小微文化企業應善于進行產業嫁接和跨界資源整合。
在德州,一部旨在展示傳統手藝人生活的公益片《城市故事》正在醞釀。項目策劃方、德州和之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魏炎新介紹,很多手藝人畢其一生在工藝的傳承和發展上。《城市故事》將展示他們的傳承故事,契合如今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以微信小視頻等方式進行傳播。
人才斷檔將是長期短板
在多數文化創客看來,人才斷檔仍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企業需要正視的短板。
螺鈿是一種在螺殼和海貝上進行鑲嵌的工藝,在我國沿海地區歷史悠久。近年來,威海圣特雅漆貝工藝品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廣螺鈿技藝,使用該技藝制作杯具、筆筒、手機殼等生活日用品,在海內外贏得市場認可。公司負責人張彰介紹,目前公司8位工人的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由于工藝的特殊性,很難找到愿意靜下心來鉆研技藝的后備人才。更令張彰擔憂的是,韓國、日本等地市場對螺鈿技藝非常認可,已開始進行替代品研發。“由于我們自身科研力量缺乏,如果讓國外企業搶先占領技術高地,我們勢必會處于被動局面。”
下一篇:江西省第十五屆省運會會徽、會歌、吉祥物、主題口號和宣傳畫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