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駿圖》
《百駿圖》作品賞析
作品名稱:《百駿圖》
作者名稱:郎世寧
收藏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有403件藏品)
百駿圖是郎世寧在1728年(39歲)時創作的作品,屬于清代時期的動物畫,風景畫題材的作品,百駿圖的尺寸縱:94.5公分, 橫:776.2公分。,使用,目前該作品由臺北故宮博物院保管。
清朝中期出現了一批宮廷畫家,他們采用中國工筆畫的工細筆法參以西洋油畫的明暗效果和豐富色彩,為皇帝、后妃、顯貴們畫像,描繪宮廷生活、歷史功績、征戰和游獵的場景,深受皇帝和顯貴們的喜愛。康熙年間的人物畫家郎世寧就是這些宮廷畫家的杰出代表。郎世寧是意大利人,原名約瑟·加斯提里阿納。1728年郎世寧創作了這幅《百駿圖》,畫作縱102厘米、橫813厘米,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郎世寧善于畫馬,這是他平生百余幅馬作品中的杰作之一。此畫描繪了姿態各異的駿馬百匹放牧游息的場面。全卷色彩濃麗,構圖復雜,形象逼真,風格獨特,別具意趣。郎世寧以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視法及西畫顏料,使物象極富立體感,畫中松針、樹皮、草葉等墨線勾勒,石塊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國傳統畫法,即使是馬匹及樹干上的陰影表現,也是中國傳統的渲染方法來完成的。此畫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百駿圖》作者介紹
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意大利語: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7日),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及清朝宮廷畫家,寫實畫風紀錄了清朝初期的宮廷人物與景色。
郎世寧在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年)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并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郎世寧擅繪駿馬、人物肖像、花卉走獸,風格上強調將西方繪畫手法與傳統中國筆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愛,也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其主要作品有《十駿犬圖》《百駿圖》《乾隆大閱圖》《瑞谷圖》《花鳥圖》《百子圖》《聚瑞圖》《仙萼長春圖冊》《心寫治平圖》(《乾隆帝后妃嬪圖卷》)等。
上一篇:《景年花鳥書譜》
下一篇:《1617年的擱淺》

- 鼓勵一下 -